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被刑拘后,第一个反应便是“取保”。但普通公民对于什么是取保,取保的条件等法律知识往往并不知晓。这时候,是否能够委托到一位专业的律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够成功办理取保。
所谓取保,即法律上的取保候审。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可见,是否能够取保,涉及对嫌疑人、被告人人身危险性,及其涉嫌罪名在量刑上的判断等。而这些判断,不是熟悉法律条文的专业人士,根本无从为之。那么,在申请取保候审的具体操作上,律师可以为你做些什么呢?
1、全面梳理法律关系,向办案机关提出法律意见
如上所述,取保候审是对嫌疑人、被告人行为在刑法上轻重的判断,情节越轻微,越具有取保的可能性。而所谓情节,是指法律上的情节。只有律师,能够对这些被法律认可的情节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并将其形成书面意见,向办案机关提出。
另外,对于像羁押期限届满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普通人不知道羁押期限,也谈不上及时提出羁押期限届满的法律意见。
2、主动出击,为取保创造可能
如果嫌疑人、被告人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那么,被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就会相应地增加。比如,夏粤所刑辩律师团队成功办理的一起取保候审案件:高某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羁押,在接受委托后,我们指导高某某的家属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之后,我们向办案机关提交了取保候审申请书。最后,高某某被顺利取保候审。但是,嫌疑人、被告人的家属却并不知道这些信息,即使知道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好处,也不知道该怎样去操作,并形成法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