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罪?

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罪?
2019-08-01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贷款诈骗罪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犯罪构成

主体方面:

本罪的主体是自然人,由于《刑法》193条没有明确单位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因此,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但是在现实中,由于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对象大多是单位、企业,因此以单位为主体的贷款诈骗行为并不罕见,根据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对于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也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一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在理论上,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研究院院长刘宪权也认为,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在理论上也不应该有什么障碍。理由是:贷款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之间的关系在刑法理论上属于法条竞合关系,即合同诈骗相对于贷款诈骗是一般法条,而贷款诈骗是特别法条,两者具有包容关系,对于法条竞合,应遵循特别法条优于一般法条原则,即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既符合特别法条的规定,又符合一般法条的规定,应优先适用特别法条,除非按一般法条的规定处罚为重的。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符合特别法条的规定,但却符合一般法条的规定,到应按一般法条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正因为如此,对单位贷款诈骗,由于刑法未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货款诈骗罪的主体,因而不能按照贷款诈骗罪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但是刑法对于合同诈骗罪则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同时,由于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往往是单位利用借款合同实施的、单位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过程中,骗取金融机构钱款、数额较大的,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所以,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也与我国刑法理论上处罚法条竞合的原则不相矛盾。(刘宪权《贷款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的刑法分析》)

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具体表现为以各种方式不归还贷款。

但是,如果行为人合法贷款,未采用诈骗手段,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产生犯罪意图,实施转移、隐藏贷款等行为的,应当如何处理。张明楷教授认为,行为人合法取得贷款后产生非法占有的目的,拒不归还本息,但没有采用诈骗方法是贷款人免除还本付息义务的,不成立贷款诈骗罪,也不成立侵占罪,只做民事案件处理,但如果采用了欺骗方法使贷款人免除了还本付息的义务,则成立普通诈骗罪。

客体:

贷款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的财产所有权。

犯罪对象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客观方面:

贷款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贷款诈骗罪的欺骗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比如编造引进资金诈骗贷款,诈骗行为人谎称自己有能力引进“投资”,具体骗术为:1.有的诈骗行为人提出,要使用这些“投资”,必须由当地银行进行贷款配套。一些银行由此受骗,给予贷款,行为人卷款而逃。2.有的诈骗人提出为了保证引进投资的落实或不被用作他用,要银行提供担保。他们获得银行的担保后,到其他银行诈骗贷款。3.有的诈骗行为人编造投资要存入某银行,骗取银行的信任,进而骗取银行的贷款。4.利用虚假的项目骗取贷款,往往会打着投资办厂的旗号,进行一些前期施工,同时编造各种借口,称原计划资金不到位,向银行借款。5.编造引进资金、项目以外的虚假理由骗取贷款。

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具体的诈骗方法有:1.利用根本不存在的经济合同去骗取金融机构的信任,诈骗贷款。2.利用无效的经济合同诈骗贷款。3.利用已被撤销、解除或变更的经济合同骗取贷款。4.使用已经履行完毕的而失去效力的合同骗取贷款。5.使用变造的经济合同骗取贷款。指行为人通过涂改、剪贴等方式改变合同内容,骗的金融机构的信任,诈骗贷款。6.使用他人的经济合同诈骗。

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所谓证明文件,是指银行的存款证明、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报告、担保单位的担保函等申请贷款所需要的文件。

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申请银行贷款通常需要担保,以动产、不动产作抵押是比较常见的担保方式,但作为抵押的动产和不动产必须是抵押人享有所有权或依法享有处分权的财产。

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诸如伪造印章,制作虚假的法人营业执照等具有欺骗性的方法。具体有:1.行为人设定抵押获取贷款后,减少或者隐匿、转移抵押财产,实现诈骗贷款的目的。2.以多头开户、母体裂变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3.以贿赂等非法、不正当手段骗取贷款。



网站地图